近年来,广西壮族自治区聚焦建设壮美广西“1+1+4+3+N”目标任务体系,不断强化改革创新、减负纾困、精准扶持,着力解决阻碍民营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促进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取得明显成效。
广西壮族自治区委、政府高度重视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把市场主体发展放在社会经济发展大局中研究部署,2022年,部署“稳主体激活力攻坚战”,把促进民营经济发展作为重要内容。2023年,自治区委、政府部署进一步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吹响了全区上下携手推动新时代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冲锋号”。
广西“个体工商户服务月”暨促进个体经济发展百日行动启动仪式。自治区市场监管局供图
广西小立电动车制造有限公司获批生产电动助力车后,却不知如何办理企业编码应用证书。接到企业负责人咨询电话后,广西标准院立即启动绿色通道,指导企业完善相关材料,仅用3个工作日就办好证书,为企业顺利投产提供了帮助。
无独有偶。由于生产技术限制,防城港市福城钢铁制品有限公司办理生产许可证进程缓慢。在广西质检院技术人员的精准帮助和指导下,公司不但突破了技术瓶颈、顺利取得热轧钢筋用钢坯生产许可证,还节约了30%生产成本。
广西质检院技术人员为民营企业头盔产品进行反复测试试验。自治区市场监管局供图
“只有当好民营企业的贴心人,做好服务发展的有心人,企业才能进得来、活下来、强起来。”自治区市场监管局组书记、局长李泽对此感受颇深。
近年来,广西壮族自治区统战、市场监管、工商联、工信、财政、、税务等部门不断改革创新,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全力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壮大:
创新推进“准入准营”一体化,率先开展市场监管领域准入一体化改革,推进企业开办标准化,出台全国首个涵盖线上线下企业开办服务的省级地方标准;
在“智桂通”上线“企业开办一窗通”服务,创新“政银企”合作,实现市场主体登记注册与银行开户一体办理,市场准入渠道延伸至5574家商业银行及分支机构;
设立“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主题银行”,与部门建立“个体工商户白名单”共享机制,为民营企业在注册登记、年报、政策咨询以及开立银行结算账户、融资等业务方面提供“一站式”服务;
推广应用广西营商环境“智管云”平台,推动惠及民营企业的各项政策措施应享尽享、开云 开云体育官网直达快享,归集发布利民惠企政策1.46万条,实现从“精准推送”到“精准兑现”;
近些年,广西深化改革创新,持续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不断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统计显示,2022年底,广西全区实现市场主体总量超430万户、个体工商户超300万户、私营企业超100万户“三个突破”。今年以来,广西民营经济保持了良好发展势头,截至3月底,全区实有个体工商户306.78万户、私营企业103.38万户。
广西质检院质量提升专家服务队对山茶油化妆品标签提出改进建议。自治区市场监管局供图
从事螺蛳粉产销的莫老板最近从柳州银行贷到85万元的信用款,年利率直降2%,减免了近2万元利息支出。“有了这笔信用款,企业发展更有信心了。”得到减负政策的“加持”,莫老板表示“要放手一搏,大胆创业。”
过去一年,广西各部门多举措落实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顶格执行社保费“减免缓返补”,为广大民营企业发放稳岗返还和留工培训补贴,减免道路通行、港口码头、开云 开云体育官网房屋租金和检验检测认证等各项费用,让政策红利直达企业。据统计,2022年广西全区累计释放“线亿元,退税减税降费规模创历年之最,超95%的民营企业享受政策红利。
自治区市场监管局与自治区农信联社、桂林银行签订《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主题银行合作协议》。自治区市场监管局供图
是实体经济的血脉,广西全区机构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效激发民营经济活力。去年广西全区银行业机构为近100万户民营企业提供信贷服务,普惠小微贷款余额4106.3亿元。其中,“桂惠贷”投向民营企业2382.30亿元,同比增长40.59%。
与此同时,广西强化要素保障,让民营企业安心生产经营。2022年,全区放开经营性用户发用电计划,使1万多家发、用和售电民营企业顺利准入发展;持续推动天然气大用户市场化改革试点,35家民营企业参与天然气市场化改革,累计节约用气成本超1780万元;为6.94万户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提供水、气“欠费不停供”保障,缓缴水费1.04亿元;落实阶段性减免市场主体房屋租金政策,减免非国有房屋租金3293.14万元。
“没想到密封在金属管道内的电子设备也能精准测量,这样优质的服务有效保障了我们项目建设。”近日,浙江华友钴业股份有限公司经理林锋荣告诉记者,该公司承包玉林市龙潭产业园区内锂电新能源材料一体化智能制造基地建设,开云 开云体育官网但由于该基地采用GIS结构布局,致使密封在金属管道中的电气设备难以开展溯源工作。
南宁市市场监管局组织专家团队深入辖区民营企业提供指导帮扶。自治区市场监管局供图
了解情况后,广西计量院迅速组织专家上门服务,设计专属检测方案,顺利完成该项目电气设备检定工作,保障项目顺利建设、投运。
“助力企业解决困难、健康发展,需要主动靠前服务。”广西计量院院长助理兼服务客户发展部主任吴媚如是说。据了解,为精准帮扶企业,2022年,该院组成5个计量技术服务队,进驻13家企业,指导企业完善计量管理体系;实行“一企一策”对症开方,及时解决企业计量技术难题,全年累计提供计量技术服务159次,解决计量难题162项,开展座谈培训69次。
“我们还聚焦螺蛳粉产业升级,针对相关企业质量体系不够健全、行业标准有缺失的问题,起草了《预包装螺蛳粉生产质量控制技术规范》并顺利通过专家审定,填补了预包装螺蛳粉企业生产质量控制技术规范的空白,为螺蛳粉生产企业制度建设提供量化依据。”吴媚告诉记者。同时,广西计量院举办了10次免费培训,为29家企业培训60余人次质控、实验室人才,并提供现场指导、咨询答疑、检定校准“一揽子”服务,从技术标准研制到精准计量服务全方位助推预包装螺蛳粉产业高质量发展。
钦州市市场监管局工作人员深入辖区民营企业提供指导帮扶。自治区市场监管局供图
Kaiyun App下载 全站
鼓励和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壮大,不仅要提振市场预期和信心,更要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为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排忧解难。
Kaiyun App下载 全站
过去一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全区市场监管部门组织开展万名个体工商户大调研、个体工商户服务月暨个体经济发展百日行动、“一起益企”“一站式”质量帮扶等活动,上线运行广西个体私营经济发展服务网,建立400多个“小个专”建工作联系点,不断提升服务的精准性、实效性,民营企业享受精准服务超50万户次;常态化开展“四不两直”查访活动,2022年共为市场主体解决生产经营问题1300多个,“面对面”帮助民营企业解决发展中的痛点难点堵点。
“鼓励和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壮大,任重道远。”李泽表示,广西将进一步做好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壮大工作,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为各类所有制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竞相发展的环境,让广大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增强信心、轻装上阵、大胆发展。(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周仕兴 通讯员 万乐之 车亚焕 李占平)
当前,我国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用好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有助于摸清生态产品构成、数量、质量等底数,为提升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提供新方法。
春末夏初,北京西部的一处科技园区,外面看上去一片静谧,里面却是热火朝天、唇枪舌剑,一群年轻人正围绕一项科技项目展开论证。
绿色是海南亮眼的底色,生态是海南宝贵的财富。习指出,“青山绿水、碧海蓝天是海南最强的优势和最大的本钱”。
数据安全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基础。保障数据安全,才能实现移动支付长足发展。应打造数据安全产业生态,建立和完善移动支付交易安全监控体系,打击移动支付领域违法罪行为。
4月17日,中国科协网站发布一项关于科普专业职称评审的《通知》。通知显示,中国科协将试点开展在京中央单位自然科学研究系列科普专业职称评审工作。
我国是世界第一大粮食生产国,具备强大的粮食生产能力。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我国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在全球塑造了人口大国保障粮食安全的成功典范。
近年来,我国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不断增强,企业日益成为我国经济发展、创新投入、创新产出和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主体。
近年来,随着传播技术的发展迭代,网络平台知识传播迅速走进大众视野,构建起内容多元、渠道丰富的知识图景,而老年群体也随之成为知识传播的重要力量。
17日从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了解到,《关于开展2023年度自然科学研究系列科普专业职称评审工作的通知》(简称《通知》)已于近日印发,根据《通知》,经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司研究同意,由中国科协试点开展在京中央单位自然科学研究系列科普专业职称评审工作。
春蚕不老,夕阳正红。让我们走近“银发知播”群体中的5位代表,感受他们拥抱新技术、释放光与热的动人情怀。
4月16日9时36分,我国首颗低倾角轨道降水测量卫星——风云三号G星,搭乘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这是继美国、日本联合发射专用降水测量卫星之后国际上第三颗发射的主动降水测量卫星,全球降水测量卫星家族首添“中国造”。
原来,荔枝的收获分“大小年”。遇上收成好的“大年”,大伙儿却总是“喜忧参半”。喜的是产量高、品质好;忧的是大量荔枝集中上市,鲜果如果不能及时卖出,那就损失惨重了!
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关键。而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归根结底要靠高水平创新人才。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北京时间2023年4月15日,神舟十五号航天员乘组进行了第四次出舱活动。
伴随着人们对工业文明发展的生态后果的反思和生态科学等自然科学的兴起,形成了以普遍联系、整体论、有机论的生态哲学思维研究“人—自然—社会”之间的关系,以实现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
到2035年,西部科学城建成综合性科学中心,科技综合实力迈入全国前列,集聚世界顶尖科学家群体,重点领域实现全球领先原创成果突破
日前,由贵州路桥集团承建的贵金古(贵阳经金沙至古蔺)高速金烽乌江大桥项目主桥建设已完工,开始为通车前的荷载试验做准备。
中央网信办、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乡村振兴局近日联合印发《2023年数字乡村发展工作要点》。
我国载人航天环控生保系统已实现由“补给式”向“再生式”根本转换,空间站氧气资源100%再生,水资源闭合度提升到95%以上,每年减少上行补给6吨,主要技术指标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2019年,嫦娥四号在鹊桥号中继星的支持下,首次实现人类航天器在月球背面软着陆和巡视探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