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真空环境中的密封技术,尤其适用于需要提供预紧力较小且多次重复使用的矩形密封结构的密封装置。
真空环境加工、制造或者在太空环境中运行的航天载荷中存在各种需要在真空环境中正常运行的系统,例如运动机构控制器,信息采集、处理、传输器等。一方面,这些系统可能在极端的真空环境下由于失效、放电等问题无法正常运行,另一方面,系统在真空环境中运行过程中放气产生的物质不利于真空环境清洁,或由质量损失均加速系统老化,因此需要为这些系统进行有效密封,将其与真空系统Kaiyun App下载 全站隔离,以下均将该类系统统称为待密封系统。例如半导体加工过程的真空环境中,控制器所包含的各种电子学系统和电子元器件在10‐2Pa~102Pa的低真空范围内工作存在放电安全隐患;同时,暴露在真空环境中的电子学系统和电子元器件放气产生的气体及颗粒物质会污染加工环境,影响半导体加工正常运行。因此,为保证这些待密封系统在真空环境中的正常运行,需要设计适当的真空密封结构,将待密封系统与真空工作环境有效隔离。
真空下的待密封系统例如电子学系统多数为矩形结构,先前实施例中采用传统的圆柱形密封装置,如图1(a)所示,当待密封系统为矩形截面时,例如前面提到的电子学系统,其配合结构俯视图如图1(b)所示,由图中可以看出矩形截面的待密封系统22安装在圆形截面的密封装置11中时,密封装置11内的空间利用率较低,并且待密封系统22的形状受限于密封装置截面直径。例如对截面150mm*120mm的矩形系统采用圆形截面容器密封时,密封容器截面直径必须大于190.2mm,截面利用率小于62%。因此传统的圆柱形密封装置不适用于矩形截面的待密封系统22的密封。
为提高密封装置内部空间利用率,并且保证密封效果,先前实施例2采用图2所示方形盒体配合圆形法兰构成密封装置,密封结构仍为便于加工的圆形轮廓对称结构,以提供可靠的密封效果。该结构的问题在于方形盒体和圆形法兰配合时,法兰面的利用率更差,法兰面的密封槽内边缘直径至少大于方形盒体截面对角线,留出密封槽及螺栓安装空间后法兰面直径远大于方形盒体边长。例如对截面150mm*120mm的方形盒体,留出密封槽及螺栓安装孔余量后至少需要直径210mm的圆截面密封法兰,截面利用率52%。同时,密封法兰厚度大于方形盒体壁厚,法兰较重的密封装置头重脚轻稳定性较差,且重量较大,不便于安置;最后,为提高方形盒体内空间利用率,待密封系统外轮廓也受到方形盒体约束。
先前矩形密封的实施例采用密封面挤压实心丝圈或实心垫圈变形实现密封。这种方法若采用非金属材料作为密封圈时漏率较大,且非金属材料在真空环境中放气量较大,影响真空系统清洁度;若采用金属材料作为密封圈则需要较大的预紧力,且金属密封圈不能重复使用,灵活性较差。
基于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真空环境中的弹性金属矩形密封装置,包括矩形上法兰1、矩形下法兰2、矩形密封盒体3、矩形整体轮廓的密封结构、压紧螺钉、待密封系统安装螺钉、矩形截面待密封系统,其中,矩形截面待密封系统容纳于矩形密封盒体3,并采用待密封系统安装螺钉固定,矩形上法兰1和矩形下法兰2经由矩形整体轮廓的密封结构相配合、由压紧螺钉压紧,实现密封,其特征在于,矩形整体轮廓的密封结构采用弹性金属压紧密封结构,通过平面将弹性金属密封圈在密封槽5内挤压变形,达到密封效果。
优选地,弹性金属密封圈采用O型弹性金属矩形密封结构,O型弹性金属密封圈4横截面为环形中空结构,对压力方向没有选择性,密封槽5底面两边进行圆角处理。
优选地,弹性金属密封圈采用C型弹性金属矩形密封结构,采用一层C型弹性金属密封圈6密封,C型弹性金属密封圈6开口面向真空端。
优选地,弹性金属密封圈采用C型弹性金属矩形密封结构,采用双层C型弹性金属密封圈密封结构,双层密封槽分为内密封槽8和外密封槽10,分别安装内C型弹性金属密封圈7和外C型弹性金属密封圈9,两只密封圈开口方向相反。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应用于真空环境中的弹性金属矩形密封装置,主要用于解决以下技术问题:(1)完成矩形密封装置的有效密封,实验验证其氦气漏率优于5×10‐11Pam3/s;(2)实验验证弹性金属密封装置在内部真空外部压力及外部真空内部压力两种工况下均满足5×10‐11Pam3/s的漏率要求;(3)解决常规金属密封圈密封所需预紧力大,且密封圈无法重复使用的问题。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矩形密封结构,提高了密封装置内的有效利用空间;本实用新型针对矩形密封结构密封中存在的直角拐角处应力分布不均容易导致泄漏,加工难度大成品率低等问题对密封面进行设计调整,提出过渡圆弧Kaiyun App下载 全站结构,解决了直角拐角处的泄露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弹性金属完成了矩形密封装置的密封,实验测试所述弹性金属密封装置在内部真空Kaiyun App下载 全站外部压力及外部真空内部压力两种工况下均能提供5×10‐11Pam3/s的漏率;本实用新型采用弹性金属完成密封,所需预紧力小,在同等压力下相对实心金属密封圈所需压紧螺栓数量少,安装方便,适用于密封截面较大的矩形真空装置密封,并且密封圈可以重复使用。
图4(a)、图4(b)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弹性金属矩形密封装置的弹性金属矩形密封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示矩形密封装置采用O型弹性金属密封圈的密封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所示矩形密封装置采用一层C型弹性金属密封圈的密封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所示矩形密封装置采用双层C型弹性金属密封圈的密封结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真空环境中的弹性金属矩形密封装置,包含矩形截面的密封盒体、矩形截面的密封法兰,以及矩形法兰上的弹性金属矩形密封结构,用于矩形真空密封装置的密封,所设计弹性金属密封装置实验验证其氦气漏率优于5×10‐11Pam3/s,所需预紧力小,能重复使用。所述矩形弹性金属密封圈横截面为中空的C型和中空的O型两种。为实现密封装置在内部真空外部压力及外部真空内部压力两种工况下均能提供5×10‐11Pam3/s的漏率,C型弹性金属密封采用双层密封结构,密封面上加工相邻的两道密封槽,两道密封槽内C型密封圈开口相对安装,以满足在内部真空外部压力及外部真空内部压力两种工况下的漏率要求。O型弹性金属密封圈对压力方向敏感度相对C型弹性金属密封圈较小,实验验证本实用新型通过单层密封也实现了良好的密封效果。
在优选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真空环境中的弹性金属矩形密封装置,包含矩形截面的密封盒体、矩形截面的密封法兰,以及矩形法兰上的弹性金属矩形密封结构。如图3所示,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弹性金属矩形密封装置的外观图,主要由矩形上法兰1、矩形下法兰2、矩形密封盒体3组成。弹性金属矩形密封结构通过上法兰1、下法兰2之间的密封结构配合,螺栓压紧实现。
针对矩形密封结构密封中存在的应力分布不均容易导致泄漏,加工难度大成品率低等问题,本实用新型对密封结构进行谨慎设计。首先,矩形密封结构的漏点容易在直角拐角处产生,本实用新型采用过渡圆弧结构代替了矩形结构的直角拐角,一方面分散应力集中度,另一方面降低加工难度,提高密封可靠性。如图4(a)所示密封槽5的拐角采用圆弧过渡,过渡圆弧半径视具体密封结构尺寸而定,考虑到弹性金属密封圈在过渡圆弧处的加工可靠性,建议过渡半径大于20mm。其次,针对弹性金属密封本实用新型对密封槽底面两边进行圆角处理,如图4(b)所示。最后,对于密封性能要求较高的密封装置,建议在弹性金属密封圈表面镀软金属层,例如银,以克服密封面表面光滑度低造成的微量泄漏。
本实用新型所述O型弹性金属矩形密封结构如图4(b)所示,O型弹性金属密封圈4横截面为环形中空结构,对压力方向没有选择性,既可以用于内部真空外部压力工况,又可用于外部真空内部压力工况,因此单层O型弹性金属密封圈即可完成密封。密封槽5底面两边进行圆角处理。
本实用新型所述C型弹性金属矩形密封结构如图5所示,若密封装置仅工作在内部真空外部压力或外部真空内部压力其中一种工况下时,仅采用一层密封即可满足密封要求,密封时使C型弹性金属密封圈开口面向线所示实施例适用于内部真空的密封容器。相对O型弹性金属密封圈,C型弹性金属密封圈需要的预紧力更小,方便拆卸及重复使用。
若密封装置需同时满足内部真空外部压力或外部真空内部压力两种工况,则建议采用图7所示的双层密封结构。双层密封槽分为内密封槽8和外密封槽10,内部分别安装内C型弹性金属密封圈7和外C型弹性金属密封圈9,两只密封圈开口方向相反,以满足内部真空外部压力及外部真空内部压力两种工况的转换需求。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开云 开云体育平台开云 开云体育平台